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性——执业质量与市场份额双重视角的研究

被引:93
作者
徐浩萍 [1 ]
罗炜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声誉; 市场占有率; 执业质量; IPO折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从“事后的”IPO折价、投行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发行公司质量等多个角度检验了中国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从市场份额和执业质量两个维度衡量投资银行声誉。其中,投行执业质量用投行承销的IPO公司会计业绩“变脸”率来衡量。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单纯考虑市场份额或执业质量时,这些变量对IPO发行折价均无显著影响,但若同时将两者纳入分析框架,并考虑其交互作用,投行声誉的作用就能显著表现出来:市场份额高且执业质量好的投行可以显著降低IPO发行折价,并且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数量以及更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认可。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2]   我国承销商声誉与承销服务费用关系的研究 [J].
刘江会 .
财经研究, 2004, (04) :108-118
[3]   我国投资银行声誉假说的实证研究 [J].
陈海明 ;
李东 .
华南金融研究, 2003, (05) :47-50
[4]   投资银行的声誉与IPO定价偏低关系的实证研究 [J].
田嘉 ;
占卫华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0, (04)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