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的意义:社会与文化

被引:15
作者
南帆 [1 ,2 ]
机构
[1] 福建社会科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虚拟空间; 虚拟社群; 意义; 公共领域; 互联网文化;
D O I
10.13658/j.cnki.sar.2009.01.013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互联网的意义之所以远远超过了一般的通讯工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犹如现实世界的镜像和延续。但虚拟空间是一种"没有重量的生存",虚拟空间是一个迥异于传统的社会。虚拟空间的出现带来了多方面的思索。首先,如何管理这个社会?事实证明,虚拟空间的无政府主义并不会自动抵达民主与自由。其次,复制现实世界的管理经验不能完全奏效。技术赋予虚拟空间的许多特征远远超出了既有法律体系以及种种制度的适应范围。第三,虚拟空间的特征对于现实世界具有何种参照意义?二者的差异、矛盾、张力可能引申出哪些有价值的结论?对于社会学家说来,这是一批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赛博空间的奥德赛.[M].(荷) 穆尔 (Mul;J.) ;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网络社会的崛起.[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另类空间.[M].胡泳著;.海洋出版社.1999,
[4]  
孤独的狂欢.[M].吴伯凡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  
千年警醒.[M].刘吉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6]  
未来之路.[M].(美)比尔·盖茨(BillGates)等著;辜正坤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  
数字化生存.[M].(美)尼古拉·尼葛洛庞蒂(NicholasNegroponte)著;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6,
[8]  
信息崇拜.[M].(美)西奥多·罗斯扎克(TheodreRoszak)著;苗华健;陈体仁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