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三江地区造山演化过程及成矿时空分布

被引:30
作者
骆耀南
俞如龙
机构
[1]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关键词
多岛海造山; 陆内俯冲造山; 陆内转换造山; 成矿时空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三江地区单凭“一次造山”是难以圆满解释的 ,在此试以“多次造山”和“多期成矿”的思路作出合理的说明。晚古生代 中生代早期为多岛海造山阶段 ,羌塘弧、江达弧和临沧弧应为前锋弧 ,其后由一系列弧后盆地和岛弧或残余弧 (微大陆 )组成。中生代中—晚期为陆内俯冲造山阶段 ,推测金沙江带、哀牢山带和龙门山 锦屏山带为俯冲主边界 ,从而形成该区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带 ,并控制相应矿产的分布特征。新生代陆内转换造山阶段造成具特征的构造 岩浆 成矿带 ,具有生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17 / 4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甘孜—理塘构造带泥盆系的深水沉积
    张世涛
    冯庆来
    王义昭
    [J].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03) : 17 - 20
  • [2] 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生代挤出块体西边界
    季建清
    钟大赉
    张连生
    [J]. 科学通报, 2000, (02) : 128 - 134
  • [3] 影响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因素及其机制
    陈衍景
    [J]. 地学前缘, 1998, (S1) : 112 - 121
  • [4] 川西北地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系列的矿床类型与分布规律
    李小壮
    [J]. 四川地质学报, 1996, (02) : 135 - 141
  • [5] 川西高原中生代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俞如龙
    郝子文
    侯立玮
    [J]. 四川地质学报, 1989, (01) : 27 - 38
  • [6] 1:4000000中国大地构造相图[M]. 科学出版社 , 许靖华, 1998
  • [7] 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骆耀南等著, 1998
  • [8]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潘桂棠等著, 1997
  • [9]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 地质出版社 , 许志琴等著, 1992
  • [10] contibutionstogeologyandmineralresoucesinintraconti nentalorogenicbeltonsouthwesternMarginofYangtzePlatform .2 YuRulong. SichuanScienceandTech nologyPublishingHouse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