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扰动下的细胞系统鲁棒性

被引:12
作者
郑秀秀
包家立
朱朝阳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省生物电磁学重点实验室生物物理与医学工程研究组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 ELF-EMFs; 生物鲁棒性; 细胞; Lyapunov稳定性; 钙离子; 活性氧自由基;
D O I
10.13336/j.1003-6520.hve.2014.12.026
中图分类号
R594.8 [电磁波损害];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生物鲁棒性是生物系统抵抗外界扰动或内部参数摄动引起系统行为变化的一种能力。电磁场是一种外界物理因素,可以对生物体产生影响。为了建立一种电磁场扰动下生物系统稳定鲁棒性的研究方法,以Lyapunov理论为基础,用电磁场细胞暴露系统实时记录了在磁感应强度B为0、0.09、0.38、0.76、7.33、14.78 m T的电磁场暴露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和钙离子(Ca2+)的含量,分析了电磁场扰动前的细胞状态稳态点和稳定域,以及电磁场扰动后的状态转移和稳定鲁棒域。结果表明:(1)细胞无扰时ROS的稳态点是46.157~120.913,Ca2+的稳态点是25.430~55.686,ROS的稳定域半径是1.688~10.278,Ca2+的稳定域半径是2.782~13.345;(2)B<7.33 m T的电磁场扰动没有提高胞内ROS含量,B为14.78 m T的电磁场扰动可阶跃性提高胞内ROS含量,B为0和0.09 m T的电磁场扰动没有提高胞内Ca2+含量,B为0.38 m T的电磁场扰动可持续性提高胞内Ca2+含量。结论是:(1)无电磁场扰动时,细胞内ROS和Ca2+状态可以保持稳定;(2)电磁场扰动在较高水平(如B为14.78 m T)时,才能改变细胞内ROS和Ca2+的状态;(3)细胞的鲁棒域与电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无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837 / 38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高压输电线环境电磁场暴露健康效应的原初作用 [J].
王琴 ;
苏海峰 ;
包家立 ;
李宇波 ;
朱朝阳 .
高电压技术, 2013, 39 (01) :193-200
[2]   极低频电磁场曝露对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形态结构的影响 [J].
刘肖 ;
左红艳 ;
王德文 ;
彭瑞云 ;
王水明 ;
徐新萍 .
高电压技术, 2013, 39 (01) :156-162
[3]   工频电磁场长期曝露健康风险的预防性政策分析 [J].
李妮 ;
邬雄 ;
裴春明 .
高电压技术, 2011, 37 (12) :2930-2936
[4]   外扰作用下细胞内稳态鲁棒性实验研究 [J].
杨国平 ;
应磊 ;
包家立 ;
朱朝阳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1, 30 (03) :363-369
[5]   电磁场暴露对健康影响的原初作用探讨 [J].
包家立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 (05)
[6]   电磁场暴露海马神经元自由基和胞内Ca2+的变化 [J].
苏海峰 ;
包家立 ;
李鹏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0, 37 (03) :313-318
[7]   确定工频磁场公众曝露限值的分析 [J].
邬雄 ;
龚宇清 ;
李妮 .
高电压技术, 2009, 35 (09) :2091-2095
[8]   特高压工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其曝露限值 [J].
李妮 ;
邬雄 ;
张广洲 ;
路遥 ;
张小武 .
高电压技术, 2009, 35 (08) :1842-1848
[9]   生物鲁棒性的研究进展 [J].
朱炳 ;
包家立 ;
应磊 .
生物物理学报, 2007, (05) :357-363
[10]   对确定中国电磁场暴露限值依据的探讨 [J].
许正平 ;
姜槐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4, (01)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