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土石山区不同造林密度的油松林结构与功能研究

被引:31
作者
鲁绍伟 [1 ]
刘凤芹 [1 ]
余新晓 [2 ]
王树森 [3 ]
杨新兵 [2 ]
李春平 [4 ]
机构
[1] 石家庄经济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
[3]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4] 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
关键词
油松; 密度效应; 结构; 功能;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7.09.025
中图分类号
S791.254 [油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北京八达岭林场32年生5种造林密度(2000株/hm2、1500株/hm2、1200株/hm2、1000株/hm2、800株/hm2)阴坡油松林生物多样性、碳密度、水源涵养等功能进行调查与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被层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其它林分高,并伴随着出现辽东栎等其它栎类更树种的生长;800株/hm2的阴坡油松林蓄积为108.19m3/hm2,是2000株/hm2油松林蓄积的1.22倍;不同密度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范围为107.43 t/hm2-174.30 t/hm2,平均碳密度为135.99 t/hm2,且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油松林碳密度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其空间部分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林地土壤的碳密度是相当可观大的,碳密度平均为90.34 t/hm2以上,地上部分碳密度与地下(包括土壤、树根和死地被物)碳密度之比平均为1?3.173;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产流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这对增加该地区的径流水量、涵养水源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产沙量也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对选择油松800株/hm2作为最优林分密度是不利因素,但从北京的多年降雨来看,这种影响对我们选取油松在800株/hm2作为首选经营密度还是较小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华北土石山区基于森林植被演替规律的森林健康的研究.[D].王树森.北京林业大学.2005, 04
  • [2]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
    鲁绍伟
    刘凤芹
    余新晓
    樊金栓
    张振明
    陈峻崎
    赵广亮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3) : 79 - 82+105
  • [3] 不同密度湿地松人工林中碳的积累与分配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蔡宝玉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3, (04) : 46 - 51
  • [4] 老杉木人工林与松阔混交林群落多样性比较
    邹双全
    何宗明
    陈光水
    游水生
    杨玉盛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 (02) : 124 - 128
  • [5]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廖福霖
    陈光水
    谢锦升
    何宗明
    杨玉盛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0, (04) : 329 -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