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碾子沟金红石矿床蚀变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6
作者:
徐少康
刘力生
云连涛
邓小林
周希贤
机构:
[1]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2]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河北涿州
[3] 河北涿州
来源:
关键词:
蚀变岩类型;
分布规律;
蚀变阶段;
成矿远景;
金红石矿床;
山西代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7 [钛];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矿区蚀变岩分为细晶直闪(片)岩、粗晶直闪(片)岩、绿泥片岩及滑石(片)岩4大类;一般绿泥片岩位于蚀变带边部,滑石(片)岩位于中部,直闪(片)岩位于二者之间;含矿岩石主要为直闪(片)岩、次为滑石(片)岩,绿泥片岩富含铁质矿物。蚀变作用过程划为细晶直闪石化、粗晶直闪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及斜长石化5个阶段,前4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上述4类蚀变岩,后一阶段仅形成了矿物细脉;形成金红石的主要为滑石化、次为粗晶直闪石化及细晶直闪石化,斜长石化形成的甚微。高温热液使深部及围岩中的钛向成矿部位富集,蚀变过程中铁与钛的分离及滑石化在直闪(片)岩等上的叠加,是主要成矿作用。据蚀变岩分布规律分析,碾子沟地区应有较好成矿远景。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1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