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教育哲学——试论教育哲学的三重指向

被引:35
作者
刘铁芳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哲学; 赋形; 哲学生活; 哲学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2 [教育哲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教育哲学作为一种给教育行动赋予意义形式的活动,指涉教育哲学与人的发展自身、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活动本身、教育哲学与教育在社会中的位序三个层面。由此,教育哲学的具体指向包括三个层面:给教育中的个体赋形,直接引导教育行动的目标,让任何教育行动都最终落实在受教育个体美好人性的生成;给教育实践赋形,让教育者的教育行动始终内含着对"什么是好的教育"的追求;给置身社会整体结构中的教育赋形,引导整个社会健全教育理念的形成,从整体上促进教育内在目标的实现。教育哲学需要积极担当时代与教育的艰难。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阿威罗伊论《王制》.[M].(阿拉伯半岛地区) 阿威罗伊; 著.华夏出版社.2008,
[2]  
革命不是原罪.[M].黄万盛;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回想托克维尔.[M].刘小枫; 陈少明; 主编.华夏出版社.2006,
[4]  
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M].刘小枫;陈少明主编;.华夏出版社.2005,
[5]  
巨人与侏儒.[M].(美)阿兰·布鲁姆(AllenBloom)著;秦露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
[6]  
人的条件.[M].(美)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著;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  
大教学论.[M].(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8]  
伽达默尔论柏拉图.[M].(德)伽达默尔(Gadamer;Hans-Georg)著;余纪元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9]  
爱弥尔.[M].[法]卢梭(Rousseau;J·J·) 著;李平沤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10]  
理想国.[M].[希腊]柏拉图(Plato) 著;吴献书 译.商务印书馆.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