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年来韩江三角洲的滨线演进与发育模式

被引:8
作者
李平日
机构
[1] 广州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滨线演进; 发育模式; 韩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应用14C年代学、沉积学、地貌学、历史地理学,现代动力过程等方法,论证了距今6000年、5000年、4000—2500年,汉代、唐初、宋末、清末的滨线位置及其演进趋势。提出其6000年来的发育模式为:1.三角洲两期发育,河流两级分汊;2.沙洲(沙堤)併岸,平原扩展;3.洪泛(风力)加积,地面堆高;4.右汊萎缩,左汊发展,干流左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韩江和榕江三角洲全新世海水进退的初步认识 [J].
陈国能 .
海洋通报, 1984, (06) :39-44
[2]   断裂作用与韩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 [J].
张虎男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3, (02) :202-211
[3]   闽南粤东沿海晚第四纪地层与新构造运动的年代学研究 [J].
张景文 ;
李桂英 ;
赵希涛 .
地震地质, 1982, (03) :27-36+83
[4]   珠江三角洲六千年来的发展模式 [J].
李平日 ;
乔彭年 .
泥沙研究, 1982, (03) :33-42
[5]   长江三角洲沉积相的初步研究 [J].
李从先 ;
王靖泰 ;
李萍 .
同济大学学报, 1979, (02) :1-14
[6]   两千年来长江河口发育的模式 [J].
陈吉余 ;
恽才兴 ;
徐海根 ;
董永发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79, (01) :103-111
[7]   韩江三角洲 [J].
曾昭璇 .
地理学报, 1957, (03) :25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