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硒中毒区地层时代的厘定

被引:13
作者
雒昆利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南秦岭;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地层; 高硒岩层; 黑色页岩;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3.04.008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南秦岭大巴山的紫阳县典型硒中毒区双安乡闹热村所在地及邻区分布的基岩的岩石类型、岩相和层序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紫阳县双安乡闹热村硒中毒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鲁家坪组下部厚约40余米的富硒高硫黄铁矿化黑色碳质硅质板岩和黄铁矿化火山凝灰岩,该层位可以和云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部和贵州牛蹄塘组下部的地层对比。该层岩石含硒量为10~56mg/kg,平均为32mg/kg左右,是大巴山地区所有地层和岩石中含硒量最高的。该硒中毒区主要几块高硒田块(土壤含硒量为16~36mg/kg)下部分布的就是这套高硒的早寒武世黄铁矿化黑色碳质硅质板岩和黄铁矿化火山凝灰岩地层。
引用
收藏
页码:383 / 3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陕西安康地区紫阳县富硒作物分析 [J].
雒昆利,邱小平 .
自然资源, 1995, (02) :68-72
[2]   紫阳富硒区土壤中的硒 [J].
赵成义 ;
任景华 ;
薛澄泽 .
土壤学报, 1993, (03) :253-259
[3]   燃煤导致的硒中毒和氟中毒研究 [J].
严本武 .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1, (01) :14-17
[4]   我国发现的两个高硒区 [J].
梅紫青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985, (04) :61-66+70
[5]   陕南鲁家坪组小壳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J].
乔僖 ;
许多宾 ;
陈同泉 .
陕西地质, 1983, (01) :72-74
[6]  
贵州上前寒武系及震旦系—寒武系界线[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王砚耕等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