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时水生植物形态和生理特性对污水长期浸泡的响应

被引:24
作者
李宗辉 [1 ]
唐文浩 [1 ]
宋志文 [2 ]
机构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2]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关键词
污水; 水生植物; 芦苇; 香蒲; 形态; 生理特性;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D O I
10.13671/j.hjkxxb.2007.01.014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主要比较了污水和净水培养水生植物(芦苇、香蒲)形态特征的改变,测定了污水和净水培养的水生植物体内(根、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分析判断了水生植物对长期污水浸泡所采取的响应的途径和方式.结果表明,与天然净水培养的芦苇相比,长期污水浸泡致使芦苇的植株高度显著变小,平均值之差为71.1cm;芦苇叶片长度显著减小,叶片长度平均值之差为11.3cm,最大叶片宽度减小,叶片最大宽度平均值之差为0.62cm;植株密度明显增大,增幅达4倍以上.长期污水浸泡显著影响了香蒲根部POD活性,使其比净水培养高73.51U·g-·1min-1;污水浸泡对芦苇和香蒲叶片CAT活性影响显著,污水培养芦苇和香蒲的叶片CAT活性分别较净水培养芦苇和香蒲低0.068、0.1071mg·g-·1min-1.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荣成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J].
宋志文 ;
王仁卿 ;
席俊秀 ;
韩潇源 ;
孙贤风 ;
王玮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04) :43-48
[2]   人工湿地基质中酶活性和细菌生理群的时空动态特征 [J].
周巧红 ;
吴振斌 ;
付贵萍 ;
成水平 ;
贺锋 .
环境科学, 2005, (02) :108-112
[3]   海南岛某些药用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 [J].
何和明 ;
冯夏雨 ;
曾学平 .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150-154
[4]   中国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J].
杨朝飞 .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06) :407-412
[5]   新型废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 [J].
诸惠昌 ;
胡纪萃 .
环境科学, 1993, (02) :39-43+94
[6]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初步研究[J]. 胡康萍,许振成,朱彤,李华.上海环境科学. 1991(09)
[7]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初步研究[J]. 胡康萍,许振成,朱彤,李华.上海环境科学. 1991 (09)
[8]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合生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