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工具国家观的辩护与澄明

被引:5
作者
姜正君
机构
[1]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国家; 阶级性; 社会性; 相对独立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工具国家观遭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责难。国内学界先后提出过四种关于国家本质的新论,都声称自己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本来思想,但实际上他们都在一定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工具观作了简单化的理解:停留于国家本质的抽象认识,忽视国家多重属性的研究,割裂国家本质与多重属性的辩证统一,试图用国家的抽象本质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国家问题作一劳永逸的解释。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工具国家观的诠释在当代陷入困境的原因。我们应该从"总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工具国家观:国家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是社会管理的机关,同时还是平衡阶级利益的仲裁者,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多重属性是一块不可分割的完整钢板。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国家的层次和职能 [J].
唐兴霖 .
社会主义研究, 1999, (03) :45-49
[2]   关于国家起源、本质与特性的再思考 [J].
王振海 .
文史哲, 1999, (03) :112-117
[3]   什么是国家的本质? [J].
李延明 .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9, (02) :34-38
[4]   关于国家理论的几个问题 [J].
赵平之 .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84, (02) :93-112
[5]  
论国家[M]. 重庆出版社 , (法)列菲费尔(Lefebvre, 1988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