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研究

被引:17
作者
马春红 [1 ]
刘旭 [1 ,2 ]
李运朝 [1 ]
董文琦 [3 ]
崔四平 [1 ]
贾银锁 [1 ]
王立安 [2 ]
机构
[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2]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处
关键词
秸秆; 利用; 途径; 生物质能源;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07.080
中图分类号
S216.2 [植物能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物,其利用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形式,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农业秸秆纤维原料的转化利用将为能源开发和发酵工业原料开辟新的来源。加大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力度,可寻找出一条彻底解决农作物秸秆浪费和综合利用率低的有效途径。利用植物纤维素发酵制氢和生物质合成油研究技术的开展,属于国内首创,可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将为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4146 / 4147+4150 +415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J].
戚国富 .
吉林农业, 2010, (01) :56-56
[2]   秸秆转化为交通能源的应用概述 [J].
程东祥 ;
于光 ;
赵虹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6) :2679-2680+2685
[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新进展 [J].
胡伟 ;
王明丽 ;
辛永波 .
农机市场, 2009, (02) :38-40
[4]   河北省秸秆能源化利用新途径的研究 [J].
孙振锋 ;
贾海燕 .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3) :338-339+341
[5]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 [J].
郝素琴 ;
刘艳 .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1) :65-67+73
[6]  
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M].袁振宏;吴创之;马隆龙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