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的视角”到“社会建构的视角”——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11
作者
董阳
王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与科技政策系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国家的视角; 社会建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城镇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一步,而回顾城镇化相关研究可知,传统的由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是基于"国家的视角"的现代性的逻辑产物,压力型体制的作用结果,最终偏离了"人的城镇化"的核心目标。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社会建构的视角,"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得以提出,突出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建构,以及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建构,从而对传统城镇化予以矫正。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34 +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 [1] “自我”中国.[M].(挪) 贺美德 (Hansen;M.H.) ; (挪) 鲁纳 (Svarverud;R.)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 [2] 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M].金观涛;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3] 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M].(美) 全钟燮;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4] 农民的终结.[M].(法)H.孟德拉斯(HenriMendras)著;李培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 国家的视角.[M].(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王晓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 [6]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德)于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
  • [7] 致命的自负.[M].(英)F.A.哈耶克(F.A.Hayek)著;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8] 地方性知识.[M].(美)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Geertz)著;王海龙;张家〓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 [9]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英)K.R.波普尔(KarlRaimundPopper)著;陆衡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10] The role of the local state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Oi, JC
    [J]. CHINA QUARTERLY, 1995, (144) : 1132 -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