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特征与路径分析

被引:2
作者
冯佺光 [1 ,2 ]
钟远平 [3 ]
杨俊玲 [4 ]
机构
[1] 不详
[2] 重庆山地经济研究中心
[3] 不详
[4] 重庆师范大学农村社会发展与农业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5] 北京大学哲学系
[6]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7] 不详
关键词
山地系统化; 山地生态经济; 产业集群; 动力机制; 山区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山地系统化的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立足于经济地理学,汇集协同学理论、科学哲学、工程哲学、农业地理学和发展经济学等交叉学科思想,在界定其相关概念、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论述了山地自然与山地文化的集成性特征、山地系统化的生态经济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了山地系统化的生态经济产业集群技术路径,以解决山区经济发展的技术性难题,实现山区人地关系系统的优化和山区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1+53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山地化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协同开发研究——以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重庆市东南翼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例 [J].
冯佺光 ;
赖景生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9, (05) :557-561
[3]   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 [J].
周新德 .
经济地理, 2009, 29 (07) :1134-1138
[4]   我国山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J].
冯佺光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6) :696-701
[5]   农业产业集群助推现代农业的实践、效应与启示 [J].
蔡吉跃 .
经济地理, 2008, (05) :837-840
[6]   基于共生理论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以武陵山区为例 [J].
尹少华 ;
冷志明 .
经济地理, 2008, (02) :242-246
[8]   整合旅游资源 构建武陵山区旅游经济圈 [J].
刘长生 ;
简玉峰 ;
尹华光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7) :109-111
[9]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J].
陈柳钦 .
新疆社会科学, 2005, (03) :37-42+107
[10]   “行政区经济”和“行政区边缘经济” [J].
安树伟 ;
张素娥 .
生产力研究, 2004, (07)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