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热液白云石化——一种国际碳酸盐岩领域的新模式

被引:33
作者
李荣 [1 ]
焦养泉 [2 ]
吴立群 [2 ]
荣辉 [1 ]
王瑞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构造热液白云岩;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储层; MVT型铅锌矿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造热液白云石化模式被誉为国际碳酸盐岩勘探和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该模式的本质是深部的热液流体沿着深部断裂运移至浅层灰岩中,由于灰岩上部致密碎屑岩的阻隔(碎屑岩主要是泥岩、页岩或膏岩等,它们因其低孔、渗特征而对上涌的热液起到良好的阻隔作用)而侧向运移,使灰岩发生白云石化。通过对加拿大魁北克Acadian Gaspe Belt西部Lac Matapedia向斜南翼下志留统Sayabec组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实例的调研,展示了构造热液白云石化作用的原理,总结了构造热液白云石化模式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该模式形成的热液白云岩既可以是油气的有利储集体,也可以与MVT型铅锌矿床相伴生。初步调研发现,我国南方部分碳酸盐岩油气藏及铅锌矿床的形成与该模式具有相似的地质背景。因此,该模式的提出不仅展示了白云岩成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对于深入理解和指导我国类似矿床的成因和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形成机理 [J].
何莹 ;
鲍志东 ;
沈安江 ;
申银民 ;
李明和 .
沉积学报, 2006, (06) :806-818
[2]   白云岩成因相关问题及主要形成模式 [J].
张学丰 ;
胡文瑄 ;
张军涛 .
地质科技情报, 2006, (05) :32-40
[3]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特征及成因 [J].
张长青 ;
毛景文 ;
吴锁平 ;
李厚民 ;
刘峰 ;
郭保健 ;
高德荣 .
矿床地质, 2005, (03) :336-348
[4]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探讨 [J].
王奖臻 ;
李朝阳 ;
李泽琴 ;
刘家军 .
地质地球化学, 2001, (02) :41-45
[5]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综合研究[D]. 黄先平.西南石油学院. 2004
[6]  
Origi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thermal dolomite in the Western Canada Sedimentary Basin[J] . Ihsan Al-Aasm.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 2003
[7]  
Crystal Growth from Solutions[J] . W. F. Berg.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 . 1938 (916)
[8]  
Seawater strontiumisotopes,oceanic anoxic events,and seafloor hydrothermal activityin th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2 Jones C E,Jenkyns HC. 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