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临空经济形成分析

被引:55
作者
曹允春
席艳荣
李微微
机构
[1]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临空经济; 机场; 新经济地理学; FE模型; 自由贸易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9.9 [中国经济地理]; F560 [航空运输经济理论];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新经济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区域分析能力,将其应用于临空经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研究对象、区域空间的初始状态、市场结构、区域的贸易自由度角度阐述了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临空经济成因的适用性,并应用新经济地理学的FE模型分析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最后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及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新经济地理学方法在城市成长管理中的应用 [J].
张波 ;
谢燮 ;
刘江涛 .
城市规划, 2008, (10) :9-14
[2]   中国省际间资本流动机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分析 [J].
曹梓爔 ;
郑长德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356-364
[3]   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与中国的空间工资结构——基于中国区域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张晓旭 .
统计与决策, 2008, (01) :75-78
[5]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FDI区位选择——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黄肖琦 ;
柴敏 .
管理世界, 2006, (10) :7-13+26+171
[6]   关于运输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问题的探讨 [J].
荣朝和 .
中国铁道科学, 2001, (04) :100-107
[7]  
空间经济学原理.[M].安虎森; 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  
运输经济学.[M].(英)肯尼思·巴顿(KennethButton)著;冯宗宪译;.商务印书馆.2002,
[9]  
新美国经济史.[M].(美)杰里米·阿塔克(JeremyAtack);(美)彼得·帕塞尔(PeterPassell)著;罗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  
现代经济地理学.[M].吴传钧等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