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汶川地震特征及构造运动学初析

被引:17
作者
李忠权
应丹琳
郭晓玉
李洪奎
王麒翔
尤东华
王雪峰
陈骁
陈敏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龙门山; 汶川地震; 构造机理; 映秀-北川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龙门山汶川地震具有震级巨大、波及面宽、震中成线性展布的特点。根据震后构造地质调查,引发本次地震的断层活动主要表现为幕式斜冲与逆冲,其运动学特征是:断裂具有先走滑后逆冲,总体表现以逆冲运动为主。根据断裂面多期擦痕特征确定,断层活动主要为三期幕式活动,第一期为逆冲走滑,第二期为逆冲冲断,第三期为走滑逆冲。由地震破裂构造确定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426 / 4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 地质出版社 , 汪泽成等著, 2002
  • [2]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郭正吾等著, 1996
  • [3]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罗志立主编, 1994
  • [4] 扬子板块北缘构造演化史[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陶洪祥等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