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三唑类化合物(PP333)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及生理作用
被引:9
作者
:
王宗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王宗标
忻世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忻世卿
机构
:
[1]
江苏省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来源
:
大豆科学
|
1991年
/ 01期
关键词
:
三唑类化合物;
大豆;
产量;
叶绿素;
光合效率;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三唑类化合物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豆花期喷洒三唑类化合物对植株高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一般可降低18—20cm;还可使结荚高度降低4cm左右;对有效分枝数和主茎节数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喷洒三唑类化合物可使大豆有明显的抗倒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10%左右,高的可达20%。增产因素主要表现在增荚,增粒和百粒重的提高。增产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叶绿素含量增加和提高光合效率。喷洒三唑类化合物比不喷的植株叶绿素增11.8%左右,光合效率提高20%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2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