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被引:54
作者
袁鹰
刘德璞
郑培和
徐文静
李海龙
机构
[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公主岭
[2]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公主岭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丛生芽; 植株再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035.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在添加适宜 BA和 IBA的 1 / 2 MS培养基上经过二周的预培养和二周芽诱导培养 ,可获得高频率的丛生芽 ,及时将丛生芽从高浓度的 BA转至低浓度 BA培养时芽可长出植株 ,再转至添加 NAA的生根培养基上形成完整的植株。经过 40 - 6 0天的培养 ,每个外植体可得到 2 0 - 3 0个芽。芽增殖数和植株再生率因基因型、激素、切割位点、诱导时间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初步确立了丛生芽发生和植株再生的适宜条件和程序 ,建起了以子叶节为外植体适合用于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方法进行遗传转化的高频再生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激动素和萘乙酸不同浓度配比对大豆组织培养器官分化的影响 [J].
陈云昭 ;
王玉国 .
大豆科学, 1984, (04) :339-343
[2]   大豆叶片的离体培养及再生植株的诱导 [J].
杨振棠 ;
陈泽光 ;
刘志东 ;
张增明 .
科学通报, 1984, (16) :1012-1016
[3]   大豆花粉植株的诱导及其雄核发育的研究 [J].
尹光初 ;
朱之垠 ;
徐振 ;
陈力 ;
李学湛 ;
毕凤云 .
大豆科学, 1982, (01) :69-76
[4]   大豆花药培养研究 [J].
尹光初 ;
李学湛 ;
徐振 ;
陈力 ;
朱之垠 ;
毕风云 .
科学通报, 1980, (18) :864-864
[5]  
Regeneration of soybean ( Glycine max L. Merr.) from cultured primary leaf tissue[J] . M. S. Wright,D. V. Ward,M. A. Hinchee,M. G. Carnes,R. J. Kaufman.Plant Cell Reports . 1987 (2)
[6]   PLANT-REGENERATION FROM CALLUS-CULTURES OF SEVERAL SOYBEAN GENOTYPES VIA EMBRYOGENESIS AND ORGANOGENESIS [J].
BARWALE, UB ;
KERNS, HR ;
WIDHOLM, JM .
PLANTA, 1986, 167 (04) :473-481
[7]  
A procedure for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immature cotyledon tissue of soybean[J] . Paul A. Lazzeri,David F. Hildebrand,Glenn B. Collins.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 1985 (4)
[8]  
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2 王关林,方宏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