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167例临床分析

被引:4
作者
孙源源
邵建国
章幼奕
陈萍
陈伍霞
机构
[1]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
[3]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南通
[4] 南通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
[5] 上海
[6] 南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疾病特征; 病因; 发病机制;
D O I
10.16781/j.0258-879x.2002.12.046
中图分类号
R575.2 [肝硬变];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 [也称肝源性溃疡 (HU ) ]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以 79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肝功能分级、内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 (HP)检测 ,分析 HU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可能病因。结果 :HU发病率 2 1.1(16 7/ 790 )、平均发病年龄 4 7.8(2 6~ 78岁 )、出血率 17.4 % (2 9/ 16 7)、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比例 1∶ 1.2 ,均高于普通消化性溃疡 ;HU以多发、较小而浅溃疡多见 ,常合并胃黏膜糜烂 (P<0 .0 1) ;HU临床症状不典型 ,无规律性疼痛和季节性好发等特点 (P>0 .0 5 ) ,治疗后易复发 ;患者胃泌素水平、肝功能状况对 HU发病有影响 (P<0 .0 5 ) ,胆汁反流、HP感染、食管胃静脉曲张 (EGV)等不是 HU高发的因素 (P>0 .0 5 )。 结论 :HU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溃疡 ,不具有社会人群消化性溃疡的一般特征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门脉高压状态下胃肠黏膜淤血、胃肠激素变化及肝功能不良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378 / 138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肝源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J].
刘军英 ;
石巧荣 ;
欧琴 ;
李学军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 (04) :48-49
[2]   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 [J].
庹必光 ;
喻安永 ;
周稻菽 ;
赵逵 ;
文学铨 .
中华内科杂志, 2000, (03) :44-45
[3]   肝源性溃疡的基础与临床 [J].
冯永毅 ;
张万岱 ;
赵世民 .
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8, (02) :37-39
[4]   肝硬化患者胃、十二指肠粘膜六种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陈仕珠,张忠兵,王效民,刘金燕,程秀兰,张洪博,胡家露 .
中华消化杂志, 1994, (02) :74-77
[5]  
实用消化病诊疗学[M].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孟宪镛主编, 2001
[6]  
现代消化性溃疡病学[M]. 人民军医出版社 , 汪鸿志, 1999
[7]  
门静脉高压症[M]. 人民军医出版社 , 梁扩寰,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