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

被引:50
作者
陆有铨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有效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教育者对于"道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潜在地决定了学校道德教育特殊的性质以及活动的效果。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在于满足人的生存、生活需要,因此,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来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是指"不是不道德",它区别于无休止的"更道德",这是判断学校道德教育是否有效的标准。道德出于人的自觉、自愿,作为外部环境刺激的奖励并不能培养道德,道德教育要慎用奖励。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自私的德性.[M].(美) 兰德; 著.华夏出版社.2007,
[2]  
人是谁.[M].(美)A.J.赫舍尔(A.J.Heschel)著;隗仁莲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