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西北燥证外感病因六淫构成情况因子分析
被引:31
作者:
周铭心
[1
]
单丽娟
[1
]
宋晓平
[2
]
马龙
[3
]
刘金宝
[3
]
胡锡健
[4
]
周光
[1
]
吕光耀
[1
]
王燕
[1
]
沙塔娜提
[1
]
孙域
[1
]
姜德
[5
]
高华
[6
]
孙红友
[6
]
刘浩
[7
]
李杰
[1
]
乌莉娅
[1
]
李鹏
[5
]
何佳
[5
]
马燕
[5
]
姜钰
[5
]
机构:
[1]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2] 新疆医科大学高职学院
[3]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4] 新疆大学
[5]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7] 广州中医药大学
来源:
关键词:
西北燥证;
病因;
六淫;
气候因素;
因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4 [外感病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寻中医学六气与实际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揭示西北燥证外感病因之六淫构成,为该证的病机与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及全国相关气候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淬取公因子,拟合其负荷结构并根据中医病因理论加以六气赋名,计算各地六气气化值,结合西北燥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六淫与西北燥证的病因亲疏关系。结果:南疆燥气气化值最高,北疆、甘肃、青藏、内蒙古、宁夏等区次之,两广华南、浙闽华东南、川渝西南等区最低;湿气气化值恰与之相反;暑气、寒气、火气、风气气化值则分别以两广浙闽、东北北疆、南疆、山东为高。和田、哈密、伊犁、乌鲁木齐之燥气气化标准值居六气之首;吐鲁番火居第一,燥居第二;新疆五地湿气、暑气殊少;相反,乐山、上海湿一而暑二,燥气最低。同时,西北燥证罹患率又与燥气气化值呈显著正相关,和田燥气值最盛,其燥证罹患率亦最高。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探讨六淫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具有明显优势;新疆及西北地区燥气最盛;西北燥证外感病因首推燥邪,次责火邪,亦关乎风寒二邪。
引用
收藏
页码:1123 / 1127+1130
+1130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