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化条件下融雪速率和土壤水分变化的同步观测试验

被引:14
作者
郭玲鹏 [1 ,2 ,3 ]
李兰海 [1 ,2 ,4 ]
徐俊荣 [2 ,4 ]
白磊 [2 ,3 ]
李雪梅 [2 ,3 ]
机构
[1] 不详
[2]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6] 新疆干旱区水循环与水利用实验室
[7] 不详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积雪; 土壤水分; 温度; 融雪速率; 伊犁;
D O I
10.13866/j.azr.2012.05.012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气候变化可以改变积雪持续的时间、雪盖储水量及积雪开始融化的时间,从而影响土壤水分时空分配。利用TFACE(temperature free-air controlled enhancement)的增温装置,在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的融雪季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室外增温试验。试验包括3种处理:自然状态、增温Ⅰ和增温Ⅱ。结果表明:气温的升高和增温区内局部空气热对流加入的黑色粉尘物质加速了积雪的消融;在增温Ⅰ和增温Ⅱ条件下,积雪将提前19 d和25 d消融,相应的各土层土壤水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此同时,土壤水分最大值也提前13 d和22 d。土壤水分极值的提前预示着以融雪水为重要来源、以超渗产流模式为主的河流洪峰的提前,或者超渗产流模式向蓄满产流模式的转变。这将给区域内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管理分配带来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90 / 8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积雪及雪融水储存特征 [J].
周宏飞 ;
李彦 ;
汤英 ;
周宝佳 ;
徐宏伟 .
干旱区研究, 2009, (03) :312-317
[2]   影响三工河干沟春季融雪洪水发生的气象因素 [J].
魏守忠 ;
常绪正 ;
马健 ;
李奇 ;
孙宝林 ;
杨瑾5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2005, (04) :60-64
[3]   中国天山积雪雪崩站区的地理环境 [J].
胡汝骥 ;
马虹 ;
姜逢清 .
干旱区地理, 1997, (02) :25-33
[4]   中国积雪的分布 [J].
李培基 ;
米德生 .
冰川冻土, 1983, (04) :9-18
[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 气象出版社 , 中国气象局[编], 2003
[6]  
Investigating soil moisture–climate interactions in a changing climate: A review[J] . Sonia I. Seneviratne,Thierry Corti,Edouard L. Davin,Martin Hirschi,Eric B. Jaeger,Irene Lehner,Boris Orlowsky,Adriaan J. Teuling.Earth Science Reviews . 2010 (3)
[7]   Recent snow cover variability in the Italian Alps [J].
Valt, M. ;
Cianfarra, P. .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4 (02) :146-157
[8]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soil moisture dynamics in Brandenburg with a focus on nature conservation areas [J].
Holsten, Anne ;
Vetter, Tobias ;
Vohland, Katrin ;
Krysanova, Valentina .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9, 220 (17) :2076-2087
[9]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snowpack in the Pyrenees: Horizontal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vertical gradients[J] . J.I. López-Moreno,S. Goyette,M. Beniston.Journal of Hydrology . 2009 (3)
[10]   Improving climate model representations of snow hydrology [J].
Marshall, S ;
Oglesby, RJ ;
Maasch, KA ;
Bates, GT .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 1999, 14 (04) :32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