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三角洲地下水位年内动态变化特征分类分析

被引:6
作者
徐永亮 [1 ,2 ]
于静洁 [1 ]
王平 [1 ]
闵雷雷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地下水位埋深; 动态变化; K-means聚类; 波动类型;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3.04.035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选取额济纳三角洲14口自动观测井日尺度的地下水位埋深观测值(2010.4-2011.4)作为数据基础,运用SPSS 18.0软件中的描述性分析,趋势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模块,对额济纳三角洲地下水位年内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年内动态变化空间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地下水位动态可分为四种波动类型。其中,类型Ⅰ主要分布在远离河道的荒漠地带,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较为稳定;类型Ⅱ的观测井靠近东西河,地下水与河水不断的发生交换,多次的抬升下降是该类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典型特征。类型Ⅲ主要分布于东河下游绿洲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人为调控的地表径流影响,地下水位剧升后缓慢下降是该波动类型的典型特征;类型Ⅳ分布在远离河道的绿洲区周边地带,其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地下水位缓慢下降是此波动类型的典型特征,这与地下水不断以蒸散发形式排泄,且得不到补给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恢复生态地下水位的需水量及恢复方案研究——以额济纳盆地天然植被为例 [J].
胡广录 ;
赵文智 .
干旱区研究, 2009, 26 (01) :94-101
[2]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 [J].
张俊 ;
孙自永 ;
余绍文 .
地下水, 2008, (01) :12-14+31
[3]   黑河额济纳绿洲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J].
胡建华 ;
宋红霞 .
人民黄河, 2007, (12) :51-52
[4]   应用同位素研究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 [J].
钱云平 ;
林学钰 ;
秦大军 ;
王玲 .
干旱区地理, 2005, (05) :574-580
[5]   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与水资源的关系 [J].
钟华平 ;
刘恒 ;
王义 ;
托娅 ;
耿雷华 ;
颜志俊 .
水科学进展, 2002, (02) :223-228
[6]   西北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上) [J].
武选民 ;
史生胜 ;
黎志恒 ;
郝爱兵 ;
乔文光 ;
余志山 ;
张顺宝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2, (01) :16-20
[7]   额济纳平原植被分布与地下水关系的研究 [J].
张武文 ;
马秀珍 ;
谭志刚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0, (S1) :31-35
[8]   北方地区地下水系统退化的气候干旱化效应 [J].
周爱国 ;
徐恒力 ;
陈刚 .
地球科学, 2000, (05) :510-513
[9]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环境退化及综合治理 [J].
龚家栋 ;
董光荣 ;
李森 ;
高尚玉 ;
肖洪浪 ;
申建友 .
中国沙漠, 1998, (01) :46-52
[10]   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向井非稳定流动的LT有限分析法 [J].
王文科,李俊亭,伍素兰 .
西北地质科学, 1995, (02) :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