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边界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中泰、中越数据为例

被引:3
作者
屠年松
熊玫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经济系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边界效应; 实证研究; 一价定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分别选择中国、泰国与越南各四个城市,组合成中泰与中越两个跨国城市组,构建两个国家的城市间相对价格波动率指数,在边界效应模型中控制异质效应对中泰和中越城市边界效应值进行测量,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的边界效应持续存在,并且在控制城市异质效应后,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边界效应大幅度下降。此外,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价格指数波动并不总是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关系,其原因是中国与GMS国家间的运输条件有限,商品往往需要向运输条件优越的地点集中再运往各个目的地。由此可见,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的贸易尚未充分发挥毗邻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边界效应会制约中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吗——以中越、中老和中缅的数据为例 [J].
杨荣海 ;
李亚波 .
国际经贸探索, 2014, 30 (03) :73-84
[2]   汇率波动、异质效应与跨国城市边界效应 [J].
黄新飞 ;
翟爱梅 ;
魏运新 .
经济学家, 2012, (11) :84-93
[3]   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一个边界效应的分析框架 [J].
李铁立 ;
姜怀宇 .
东北亚论坛, 2005, (03) :90-94
[4]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out CES: Estimating translog gravity[J] . Dennis Nov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2012
[5]   Border Effect or Country Effect? Seattle May Not Be so Far from Vancouver After All [J].
Gorodnichenko, Yuriy ;
Tesar, Linda L. .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 2009, 1 (01) :219-241
[6]  
Gravity with Gravitas: 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J] . James E. Anderson,Eric van Wincoop.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3 (1)
[7]  
Non-Europe: The magnitude and causes of market fragmentation in the EU[J] . Keith Head,Thierry Mayer.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 2000 (2)
[8]   THEORETICAL NOTES ON TRADE PROBLEMS [J].
SAMUELSON, PA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64, 46 (02) :1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