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软埂梯田复式配置技术

被引:12
作者
曹世雄
陈莉
高旺盛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2] 延安市水土保持研究所
[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4] 延安
关键词
接近自然; 软埂梯田; 地埂植树; 黄土丘陵区; 景观生态学;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173
中图分类号
S157.31 [];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坡地改建为梯田地是山区水土保持的主要技术之一,传统梯田技术田埂陡峭,难以利用,其引发的重力侵蚀是田埂崩塌、梯田毁坏的主要原因.19972001年间,在陕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下砭沟小流域设计软埂梯田工程技术和地埂坡面种草植树复式配置技术,对坡改梯进行了技术改进.在工程方面,按照”接近自然”的理论思想,设计采用接近黄土自然休止角(35°)的45°为梯田埂坡设计坡度,试图从根本上消除地埂重力侵蚀危害.在生物方面,按照“生物多样性”理论和“景观生态学”原理,把树木和牧草种植在梯田的埂坡外侧面,达到梯田林网化和稳定地埂的目的.结果表明,软埂梯田可完全消除重力侵蚀引发的田埂崩塌危害,筑埂费用和维护费用仅为传统技术的24.9%和55.5%;地埂坡面土壤营养成分富集,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可栽种多种耐旱植物.软埂坡面植树种草,改变了传统梯田地埂坡面的裸露状况,地埂树木镶嵌在坡地梯田中,丰富了坡地梯田景观生态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443 / 14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 [J].
彭少麟 ;
任海 ;
张倩媚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2026-2030
[2]   景观生态学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J].
李明辉 ;
彭少麟 ;
申卫军 ;
林永标 .
生态学报, 2003, (08) :1622-1628
[3]   青海浅山区梯田护埂植物——甘蒙柽柳 [J].
王文卿 ;
马占杰 ;
冯玲正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3, (02) :112-115+139
[4]   灌草与林带搭配条件下防护效应的数值模拟 [J].
王元 ;
周军莉 ;
徐忠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359-362
[5]   草地景观生态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及其进展 [J].
田育红 ;
刘鸿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427-433
[6]   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途径 [J].
关文彬 ;
谢春华 ;
马克明 ;
牛健植 ;
赵玉涛 ;
汪西林 .
生态学报, 2003, (01) :64-73
[7]   梯田埂坎杨树的根系分布研究 [J].
张宇清 ;
齐实 ;
邹青 ;
孙秀云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 (02) :6-9
[8]   渭北旱塬花椒地埂林土壤抗蚀抗冲性研究 [J].
王忠林 ;
李会科 ;
贺秀贤 .
水土保持研究, 2000, (01) :33-37
[9]   冀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地埂植物篱的固埂作用与效益分析 [J].
王喜龙 ;
蔡强国 ;
王忠科 ;
孙国亮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1) :74-79
[10]   陕北水平梯田埂坎经济安全侧坡分析 [J].
李宏平 .
中国水土保持, 1993, (04) :26-2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