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趋势和动补结构的诞生──语音变化对语法发展的影响

被引:83
作者
石毓智
机构
[1]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融合; 双音化; 动补短语; 高频率共现; 紧邻句法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1 [语音]; H146.3 [句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动补结构的形成对汉语语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它而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是现代汉语语法系统建立的关键因素。本文尝试证明,动补结构产生的原动力是汉以后兴起的双音化趋势。动补结构形成的本质是谓语中心动词和结果成分由两个独立的句法成分融合成一个单一的句法单位。受双音化趋势的制约,高频率共现的单音节动词和结果成分在紧邻的句法环境里发生融合。本文以动补短语的融合、体标记的出现、情态式的形成过程等为例,详细分析双音化趋势在动补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 [J].
李艳惠 ;
石毓智 .
当代语言学, 2000, (01) :27-36+61
[2]   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的变迁与量词语法化的动因 [J].
李讷,石毓智 .
语言研究, 1998, (01) :40-54
[3]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 [J].
马真 ;
陆俭明 .
汉语学习, 1997, (01) :3-7
[4]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黄伯荣主编;.青岛出版社.1996,
[5]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蒋绍愚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  
语法讲义.[M].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
[7]  
汉语史稿.[M].王力著;.科学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