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态磷酸锡去除高盐介质中Pb(Ⅱ)研究

被引:3
作者
祝春水 [1 ,2 ]
王丽萍 [2 ]
贡梅玲 [1 ]
曹文秀 [1 ]
机构
[1] 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关键词
非晶态磷酸锡; 高盐介质; 铅; 离子交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利用合成的非晶态磷酸锡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多种因素(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温度、离子强度)对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Pb2+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态磷酸锡对Pb2+的吸附量随着pH(3~6)以及吸附时间的增大而增加。用Freundlich、Langmuir模型对等温吸附数据进行处理,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20℃时饱和吸附量达到377.36 mg/g。Dubinin-Radushkevich(D-R)模型研究表明,吸附机理属于化学离子交换。反应机理为非晶态磷酸锡中的H+与溶液中的Pb2+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研究表明,非晶态磷酸锡对Pb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的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离子强度实验结果表明,高盐强度对非晶态磷酸锡吸附Pb2+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幅度不大,可以用于去除养殖海水中的Pb2+。所吸附的Pb2+可以用HCl解吸,说明非晶态磷酸锡具有重复利用的潜能。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镉和汞两种重金属离子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 [J].
王晓宇 ;
王清 ;
杨红生 .
海洋科学, 2009, 33 (12) :24-29+113
[2]   海州湾近海海水、沉积物及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特征 [J].
陈秀开 ;
田慧娟 ;
刘吉堂 ;
王维志 .
检验检疫学刊, 2009, 19 (05) :6-11
[3]   重金属污染胁迫对双壳贝类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J].
王晓宇 ;
杨红生 ;
王清 .
海洋科学, 2009, 33 (10) :112-118
[4]   钠基累托石对水溶液中镍(Ⅱ)离子的吸附性能 [J].
彭荣华 ;
李晓湘 .
材料保护, 2009, 42 (02) :77-81+85
[5]   土壤粗胡敏素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J].
张晋京 ;
王帅 ;
窦森 ;
王玉军 ;
宋祥云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12) :2527-2533
[6]   改性活性炭对镉的吸附研究 [J].
黄鑫 ;
高乃云 ;
张巧丽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508-513
[7]   pH和离子强度对泥煤吸附镍的影响 [J].
刘峙嵘 ;
韦鹏 ;
曾凯 .
煤炭学报, 2007, (08) :854-859
[8]   东北草甸棕壤对重金属铅的吸附行为研究 [J].
徐洁 ;
侯万国 ;
周维芝 ;
台培东 ;
王文兴 .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7, (05) :50-54
[9]   水合氧化铈吸附水中磷酸根特性的研究 [J].
刘丽莉 ;
景有海 ;
欧阳通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 (02) :64-67
[10]   溶液离子强度对自然水体生物膜吸附Pb2+和Cd2+的影响 [J].
张波涛 ;
董德明 ;
杨帆 ;
李鱼 ;
吴雨华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4) :56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