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素微球经动脉介入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李琦
刘晓华
陈庆华
凌昌全
机构
[1]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肿瘤科
[2] 新加坡国立大学药学系
[3]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4]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
关键词
大鼠; 肝肿瘤; 蜂毒素; 微球; 聚乳酸; 羟乙酸; 介入疗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观察蜂毒素微球 ( M- MS)经动脉介入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复乳 -液中干燥法制备蜂毒素 -聚乳酸 /羟乙酸微球 ,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并随机分为四组 ,分别经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 ( NS,1 .5 ml/kg)、蜂毒素 ( Melittin,0 .35 mg/kg)、空白微球 ( B- MS,1 0 mg/kg)和蜂毒素—聚乳酸 /羟乙酸微球 ( 1 0 mg/kg)。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肿瘤坏死程度和生存时间。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Melittin组、B- MS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 P<0 .0 1 ) ,肿瘤坏死程度以轻中度为主 ,但两组动物生存时间均未能明显延长 ( P>0 .0 5 )。M- MS组与 NS组、Melittin组及 B- MS组相比 ,肿瘤生长抑制显著 ( P<0 .0 1 ) ,肿瘤坏死更广泛、更彻底 ,且经蜂毒素微球治疗的大鼠生存期显著延长 ( P<0 .0 1 )。结论 :蜂毒素以药物微球的剂型经肝动脉给药 ,抗肿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蜂毒素和空白微球。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制作 [J].
李琦 ;
孟庆莉 ;
彭永海 ;
凌昌全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2, (10) :1074-1074
[2]   药物微球与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J].
郝楠馨 ;
肖湘生 ;
韩希年 ;
欧阳强 ;
陈庆华 ;
陆伟根 .
肿瘤, 2000, (05) :37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