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以刘易斯拐点期为背景的理论、模式与政策研究

被引:9
作者
吴垠 [1 ,2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 基础设施; 城市管理; 社会保障;
D O I
10.19523/j.jjkx.2015.02.002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传统城镇化理论以劳动力无限供给作为约束条件,以人口城镇化作为评价指标的研究方法不适用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遭遇刘易斯拐点期的现实。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以劳动力过剩供给转变为结构性短缺为约束条件,将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融入城市的质量提升而非数量提升作为目标体系的过程。这种特殊性是相对于西方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殊性,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却具有一般性,可以将"城镇化理论的中国实践"视为对发展中经济体推动城镇化进程跨越刘易斯拐点期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贡献,并借此丰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本文将超越古典或新古典假设对城镇化的框定,着力考察投资型城镇化、技术性失业现象以及城市非正规部门正规化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并寻求实现中国梦"城市篇章"的具体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收入分配:完成与未完成的任务 [J].
蔡昉 .
中国经济问题, 2013, (05) :3-9
[2]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J].
魏后凯 ;
王业强 ;
苏红键 ;
郭叶波 .
经济研究参考, 2013, (31) :3-32
[3]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 [J].
张占斌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1) :48-54
[4]   中国城镇化须适合中国国情 [J].
厉以宁 .
理论学习, 2013, (02) :40-41
[5]   城市化速度曲线及其政策启示——对诺瑟姆曲线的讨论与发展 [J].
陈明星 ;
叶超 ;
周义 .
地理研究, 2011, 30 (08) :1499-1507
[6]   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 [J].
王国刚 .
经济研究, 2010, 45 (12) :70-81+148
[7]   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J].
王小鲁 .
经济研究, 2010, 45 (10) :20-32
[9]   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 [J].
简新华 ;
黄锟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28-39
[10]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J].
陆铭 ;
陈钊 .
经济研究, 2004, (06) :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