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CO2气驱渗流机理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17
作者
张硕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学院
关键词
原油采收率; 混相气驱; 低渗透油藏; 核磁共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1 [油气层物理];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对超低渗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注入CO2开采,已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利用吉林油田超低渗透和特低渗透砂岩岩样,设计混相气驱、非混相气驱、高压水驱和低压水驱4种岩心注入工艺实验,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从微观孔隙角度分析CO2混相气驱、非混相气驱和水驱渗流机理.研究表明:气驱驱走了岩心大部分大孔隙中的可动流体,并有一部分原油进入小孔隙成为不可动流体;相对非混相气驱,混相气驱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高是混相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根本原因;注采压差的提高,增加小孔隙中不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是基于混相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气驱优于水驱,混相气驱优于非混相气驱.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核磁共振T2谱换算孔隙半径分布方法研究 [J].
李海波 ;
朱巨义 ;
郭和坤 .
波谱学杂志, 2008, (02) :273-280
[2]   核磁共振测井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 [J].
冯进 ;
孙友 .
中国海上油气, 2008, (03) :181-183+188
[3]   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评价研究附视频 [J].
祝春生 ;
程林松 .
钻采工艺, 2007, (06) :55-57+60+144
[4]   利用核磁共振可动流体评价低渗透油田开发潜力 [J].
王为民 ;
郭和坤 ;
叶朝辉 .
石油学报, 2001, (06) :40-44+4
[5]   大庆油田注天然气非混相驱矿场试验研究 [J].
张思富 ;
贾忠盛 ;
杜兴家 ;
李继红 .
油气采收率技术, 1998, (04) :33-37+82
[6]  
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士伦等著, 2001
[7]   A reduced model for fingering instability in miscible displacement [J].
Brailovsky, Irina ;
Babchin, Alexander ;
Frankel, Michael ;
Sivashinsky, Gregory .
PHYSICS LETTERS A, 2007, 369 (03) :212-217
[8]  
Im-miscible natural gas displacement field test in Daqing oil-field. ZHANG Si-fu,JIAZhong-sheng,DUXing-jia,et al. Oil&Gas Recovery Techinology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