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活动对煤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127
作者
崔龙鹏
白建峰
史永红
颜事龙
黄文辉
唐修义
机构
[1] 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2]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
[3]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
[4] 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安徽淮南
[5]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6] University of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淮南矿区; 煤矸石;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以国家亿吨煤建设基地、已有百年开采历史的淮南矿区为例 ,研究长期采矿活动 (尤其是煤矸石堆积 )造成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从不同开采历史的 3个矿井区 (大约分别为 10 0、5 0、2 5年 )选择 4条土壤采样线 ,系统采集煤矸石堆附近的土壤样品 ,使用美国IRISIntrepi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光谱仪对土壤中主要有害元素 (Cu、Ni、Pb、Zn、Sn、Cr、Co)进行分析 ,用土壤标样 (GBW0 74 0 3)控制分析质量。采用元素富集系数法 (Al为参比元素 )来评价重金属的富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土壤已表现来自采矿活动的重金属污染贡献 ,且具有累积性。不同矿井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现随开采历史及堆积煤矸石风化时间长而递减的趋势 ,且Co、Cu、Zn、Ni、Pb表现相对较强的迁移性 ,其含量在部分矿井区土壤中超过国家土壤一级污染标准。但矿区土壤中分析的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污染标准 ,这说明煤矸石中重金属向周围土壤的迁移是缓慢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896 / 90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 [J].
黄铭洪 ;
骆永明 .
土壤学报, 2003, (02) :161-169
[2]   矿山复垦土壤营养元素时空变化研究 [J].
于君宝 ;
王金达 ;
刘景双 ;
张学林 .
土壤学报, 2002, (05) :750-753
[3]   铜矿尾矿库土壤-植物体系的现状研究 [J].
涂从 ;
郑春荣 ;
陈怀满 .
土壤学报, 2000, (02) :284-287
[4]   煤中潜在毒害元素分布的多元分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J].
冯新斌 ;
洪业汤 ;
倪建宇 ;
周斌 ;
王羽 .
矿物学报, 1999, (01) :34-40
[5]   煤矸石-水相互作用的溶解动力学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效应研究 [J].
党志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7, (04) :51-53
[6]   安徽淮南地区土壤污染综合研究 [J].
杨晓勇,孙立广,张兆峰,蔡志勇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5, (04) :37-43
[7]  
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刘桂建等著, 1999
[8]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M]. 科学出版社 , 陈怀满等著, 1996
[9]  
环境化学[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晓蓉编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