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的特征及演化

被引:51
作者
张绪良 [1 ]
叶思源 [2 ]
印萍 [2 ]
陈东景 [3 ]
机构
[1]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
[2]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3] 青岛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自然湿地; 植被; 群丛; 演替;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1.020
中图分类号
Q948.15 [地植物学(植物群落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进行了分类、分布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自然湿地植被有2个植被亚型、7个群系、51个群丛,分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湿生植被3类。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湿生植被分别包括10、19和22个群丛类型。盐生植被和湿生植被的面积各约23万hm2,各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44.76%,水生植被约7.83万hm2,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10.48%。湿地植被的分布受距海远近、黄河河道摆动和人类活动的制约,盐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外缘潮间带滩涂和潮上带外缘的微斜平地,湿生植被、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潮上带中上部的微斜平地、黄河入海河道2侧及古河道、决口扇形地间的河间洼地。受三角洲新生湿地不断形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植被发生顺行演替;受海岸侵蚀、黄河断流、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植被发生逆行演替和次生演替。湿地植被的顺行演替和次生演替使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增强,逆行演替使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2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J].
李鹏辉 ;
陆兆华 ;
苗颖 ;
刘志梅 ;
朱火星 .
环境保护, 2008, (10) :49-52
[2]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的原理、方法与实践 [J].
单凯 .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7, (04) :16-20
[3]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 [J].
王海梅 ;
李政海 ;
韩国栋 ;
韩经纬 .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01) :81-85
[4]   黄河三角洲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初步研究 [J].
刘庆年 ;
刘俊展 ;
刘京涛 ;
孟向东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581-585
[5]   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进展 [J].
韩美 ;
张晓惠 ;
刘丽云 .
生态环境, 2006, (04) :872-875
[6]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原生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研究 [J].
张俊 .
山东林业科技, 2006, (03) :88-89
[7]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区域自然灾害风险 [J].
张晓龙 ;
李培英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1) :159-164
[8]   黄河三角洲湿地牧草类型及生产潜力研究 [J].
吴巍 ;
谷奉天 .
滨州学院学报, 2005, (03) :45-52
[9]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覆被演替图谱 [J].
叶庆华 ;
田国良 ;
刘高焕 ;
叶景敏 ;
娄维国 .
地理研究, 2004, (02) :257-264+282
[10]   黄河三角洲植被基本特征及其主要类型 [J].
邢尚军 ;
郗金标 ;
张建锋 ;
宋玉民 ;
马丙尧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6)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