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实现机制和生产要素产出弹性理论假说——来自我国9个发达经济区的实证检验

被引:3
作者
周卫民 [1 ,2 ]
张益丰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淮阴工学院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生产要素; 管理要素; 产出弹性; 经济增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按照管理、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关系新的理论假说,利用我国9个发达地区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要素产出弹性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在技术进步中一直主要依靠技术引进,缺乏自主创新,从而使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增加型,理论假说前提的偏离导致实证分析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不一致。这说明,在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可以选择的技术进步方式不同,要素投入的组合方式也不同。当前我国应该改变资本投入过快增长的现状,强调管理要素和高素质劳动力投入,通过不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2]  
资本的生产力效率假说.[M].吕炜著;.商务印书馆.2005,
[3]  
生产率与中美日经济增长研究.[M].李京文等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美]索洛(Solow;R·M·)等 著;史清琪等 选译.商务印书馆.1991,
[5]  
生产力经济学教程.[M].刘方檻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6]  
配第经济著作选集.[M].(英)配第(WilliamPetty)著;陈冬野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7]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英)A.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
[8]  
经济学原理.[M].(英)马歇尔(A.Marshall)著;朱志泰译;.商务印书馆.1965,
[9]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英]李嘉图(D·Ricardo) 著;郭大力等 译.商务印书馆.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