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测定油漆稀释剂中的苯系物

被引:31
作者
周建钟
王学利
曹华茹
毛燕
周国泉
机构
[1] 浙江林学院理学院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油漆稀释剂; 苯系物; 一氯代苯;
D O I
10.19672/j.cnki.1003-6504.2007.01.008
中图分类号
TQ630.7 [涂料产品];
学科分类号
0817 ;
摘要
建立了油漆稀释剂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构体多种有毒有害成分同时检测技术。采用HP-5石英毛细管柱分离,FID检测器,一氯代苯作为内标,考察了主要苯系物的线性,校正因子和回收率情况。结果:线性回归情况良好,相关系数r除苯以外均>0.99;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的平均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229、0.6994、0.7347、0.7230、0.7320;回收率分别为98.57%、97.69%、95.92%、97.41%、94.19%。两种无苯稀释剂苯系物总量分别为:50.98%、49.88%,含有微量苯;松香水中苯含量为6.77%、苯系物总量12.93%,毒性大于无苯稀释剂。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1+115 +1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油漆稀释剂的鉴定 [J].
梁国福 ;
张海涛 .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4, (05) :503-506
[2]   苯的骨髓和细胞因子毒性研究进展 [J].
唐焕文 ;
庄志雄 ;
梁海荣 .
中国职业医学, 2003, (01) :64-65
[3]   苦竹叶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J].
王学利 ;
吕健全 ;
章一德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04) :53-56
[4]   苯致血液毒性遗传易感性与外源化合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J].
陈艳 .
卫生研究, 2002, (02) :130-132+145
[5]   气相色谱法测定油漆稀释剂主要组成的校正因子 [J].
尤红艳 ;
杨久义 .
河北化工, 2000, (02) :45-46
[6]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聚氨酯稀释剂的组成 [J].
张晓慧 ;
李永海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1999, (02) :61-64
[7]   二甲苯毒理学研究进展 [J].
王秀玲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7, (02) :15-17+43
[8]   苯、甲苯、二甲苯暴露人群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J].
刘力 ;
冯坚持 ;
张桥 ;
邓丽霞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6, (01) :3-5
[9]   乙苯吸入毒性研究 [J].
曾昭慧,邓海,杨柯,黄明芳,王志爽,吕伯钦 .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994, (06) :35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