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综合试验区”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析——以运城市为例

被引:2
作者
王志刚 [1 ]
杨国玉 [2 ]
机构
[1] 不详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黄河金三角综合试验区; 战略定位; 中心城市;
D O I
10.16011/j.cnki.jjwt.2010.11.00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新探索。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联合申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是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一次新尝试。其战略定位是要在跨省区域协调中探索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道路。这个探索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进行制度创新,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努力实现产业协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中心城市来作为支撑,运城要发挥优势,努力打造运城城市圈,带动黄河金三角区域共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理论 [J].
梅莉 .
经济问题, 2009, (01) :114-116
[2]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的解释 [J].
王家庭 ;
张换兆 .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85-89
[3]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研究文献综述 [J].
刘昌用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4 (06) :19-23
[4]   西安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J].
张宝通 ;
孙笃信 .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 (06) :71-75
[5]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 [J].
陈振明 ;
李德国 .
中国行政管理, 2008, (11) :78-84
[6]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模式选择 [J].
严汉平 ;
郭海阳 .
经济学家, 2008, (04) :124-126
[7]   增长极理论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J].
高进田 .
财经问题研究, 2008, (02) :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