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储能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39
作者
胡泽春 [1 ]
丁华杰 [1 ]
宋永华 [1 ]
张放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电机系
[2]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关键词
储能; 新能源发电; 能源互联网; 电动汽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K02 [蓄能技术]; TM61 [各种发电];
学科分类号
080502 ; 080802 ;
摘要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和众多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给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储能是电力系统实现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消纳不可或缺的资源。首先简要分析主要储能类型的转换原理、技术优缺点、适用范围,重点探讨了热能储能以及电制氢气、电制天然气等储能技术。在此基础上,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储能系统在发电、输电、配用电以及多能源系统互联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对储能应用面临的挑战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储能技术辅助风电并网控制的应用综述 [J].
江全元 ;
龚裕仲 .
电网技术, 2015, 39 (12) :3360-3368
[2]  
能源互联网:驱动力、评述与展望[J]. 孙宏斌,郭庆来,潘昭光,王剑辉.电网技术. 2015(11)
[3]   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及其氢储能子系统的EMR建模 [J].
袁铁江 ;
胡克林 ;
关宇航 ;
董小顺 ;
孙谊媊 ;
梅生伟 .
高电压技术, 2015, 41 (07) :2156-2164
[4]   利用电转气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存储与传输(英文) [J].
王一家 ;
董朝阳 ;
徐岩 ;
马进 ;
郑宇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586-3595
[5]   基于主动配电网的城市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 [J].
蒲天骄 ;
刘克文 ;
陈乃仕 ;
葛贤军 ;
于建成 ;
王丹 ;
王伟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511-3521
[6]   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 [J].
田世明 ;
栾文鹏 ;
张东霞 ;
梁才浩 ;
孙耀杰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482-3494
[7]   能源互联网架构设计与拓扑模型 [J].
赵海 ;
蔡巍 ;
王进法 ;
贾思媛 .
电工技术学报, 2015, 30 (11) :30-36
[8]   风电制氢经济性分析 [J].
时璟丽 ;
高虎 ;
王红芳 .
中国能源, 2015, 37 (02) :11-14
[9]   含规模化储能系统的最优潮流模型与求解方法 [J].
高戈 ;
胡泽春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4, 42 (21) :9-16
[10]   含储能资源参与的自动发电控制策略研究 [J].
胡泽春 ;
谢旭 ;
张放 ;
张晶 ;
宋永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29) :5080-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