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中国黄土高原西缘甘肃万象洞MIS5石笋δ18O记录与南方地区石笋记录的对比研究
被引:13
作者:
安春雷
[1
]
张平中
[1
]
代志波
[1
]
张德忠
[1
]
杨勋林
[1
]
KRJohnson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Oxford University,Parks Road,Oxford,OX PR,UK
来源:
关键词:
洞穴石笋;
氧同位素组成;
亚洲季风;
MIS5;
甘肃武都万象洞;
黄土高原西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的甘肃武都万象洞石笋WXSM51和WXSM52提供了M IS 5(118~79kaB.P.)高分辨率的1δ8O记录。研究表明,万象洞石笋1δ8O值与夏季风强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我国西南部的贵州董歌洞石笋1δ8O记录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与高纬度的格陵兰NGR IP冰芯1δ8O记录和65°N太阳辐射强度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万象洞石笋1δ8O记录了118~79kaB.P.期间亚洲季风强度的变化,同时也说明东亚季风强度的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而且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同时它与地中海碳酸盐记录有很好的相似性,和巴西石笋1δ8O记录在千年尺度上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说明东亚季风区、地中海地区以及巴西季风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指示了南北半球气候在千年尺度上存在“跷跷板”(seesaw)现象。万象洞石笋1δ8O记录的M IS 5b与M IS 5 a突发性转换,与NGR IP冰芯1δ8O记录相似,而与神农架记录存在差异,说明万象洞地区对亚洲季风强度的响应更为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985 / 990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