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界域:由“法治××(区划)”引发的思考

被引:17
作者
杨解君
赵会泽
机构
[1] 南京工业大学
[2] 东南大学法律系 特聘教授
[3] 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法治; 法治国; 法制; 依法治国; 法治意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现在某些地方在套用“依法治×”模式的基础上 ,又提出了建设“法治×× (行政区划 )”的地域性口号或决策 ,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不当 ,更可能使“法治”的精神与内涵发生错位。法治的实现固然有赖于地方的法制化 ,但法治的行政区划化却可能导致架空国家法治以及悖离我国政体的恶果。行政区划化“法治”存在着一系列危害和弊端 ,因而必须予以否定。为了推进法治以及保证法治的统一 ,在地方法治建设中 ,地方化不得进入司法的“领地” ,而只能在立法和行政的空间内展开。但法治国家的建设 ,除了建构法律制度之外 ,更少不了民众对法治的认同 ,因此更要注重民众法治意识的培养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法治意识 [J].
肖海军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3) :92-96
[2]   浅议创制性地方立法 [J].
刘志坚 .
人大研究, 2001, (08) :18-21
[3]   论我国法治化之制约因素及其关键 [J].
吴高庆 .
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0, (02) :10-13
[5]   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 [J].
姚建宗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 (02) :1-12+93
[6]   论司法独立 [J].
谭世贵 .
政法论坛, 1997, (01) :27-35
[7]   实现法治:我们的理想和追求 [J].
刘作翔 .
政治与法律, 1996, (05) :2-2
[8]   从宪法学角度探析国家结构形式的源与流 [J].
童之伟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06) :55-61
[9]  
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 商务印书馆 , 马长山著, 2002
[10]  
行政法学[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杨解君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