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研究

被引:13
作者
程克明
王兆云
熊英
钟宁宁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所
[2] 石油大学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演化; 生油气量; 干酪根; 镜质组; 芳核平均结构尺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碳酸盐岩成烃有机质丰度下限值的确定,涉及到盆地实际资料的统计,以及源岩有机质类型、热成熟度、矿物组成、古地温、生储配置关系等诸多因素。提出了一种具有实验依据的高、过成熟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恢复法,经在我国一些盆地下古生界海相源岩中使用,效果良好。海相镜质体形成机制的研究揭示,同一生源前生物(菌、藻),因其沉积环境和演化途径不同,可形成地化性质完全不同的地质聚合物。首次提出了利用固体13C 核磁共振波谱获得的干酪根中的芳核平均结构尺寸 Xb 作为前泥盆纪碳酸盐岩有机质热成熟度的新衡量标尺。自然演化与热压模拟两个系列的对比研究表明:脂族碳是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主要贡献者,油潜力碳在热演化过程中呈“三段式”的阶段变化特征。利用固体13C 核磁共振波谱所提供的不同母质类型和不同演化阶段干酪根中各类结构组成的碳分数变化特征,不仅可揭示油气生成机制及过程,还可对各类源岩生成油气的定量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63 +6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