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口凹陷古近系构造对沉积层序和砂体分布的控制

被引:16
作者
陈莹 [1 ]
林畅松 [2 ]
周小军 [1 ]
张学伟 [1 ]
杨孝法 [1 ]
雷艳萍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试验中心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古近系; 古构造格架; 沉积演化; 物源体系; 砂体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受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歧口凹陷在古近纪经历了初始裂陷期半干旱浅湖环境、强烈裂陷期深水湖盆环境和裂陷晚期开阔浅湖沉积演化序列。受整个盆地古构造格架的控制,研究区内可划分7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分布决定着特定沉积相带的展布;构造格局影响并形成3大物源体系,在西南断阶带、凹陷南缘中部、东北部盆缘断裂与F1断裂交汇处以及东北部盆缘断裂与低凸起南缘断裂交汇处分别控制着4个规模较大的砂体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0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形成机制及其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 [J].
任建业 ;
陆永潮 ;
张青林 .
地球科学, 2004, (05) :596-602
[2]   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 [J].
林畅松 ;
郑和荣 ;
任建业 ;
刘景彦 ;
邱以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1) :1025-1036
[3]   渤海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的时空关系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蔡东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01-206
[4]   “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J].
林畅松 ;
潘元林 ;
肖建新 ;
孔凡仙 ;
刘景彦 ;
郑和荣 .
地球科学, 2000, (03) :26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