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中国流通业增长的测度与分析

被引:5
作者
孙畅
机构
[1]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流通业; 测度; 分析;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08.07.045
中图分类号
F724 [商品流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对1992~2004年间中国流通业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进行了测算。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增长仍然是要素驱动型,而且是典型的资本拉动型,其技术贡献甚微、效率水平低、粗放型增长的痼疾非常突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造成流通业中技术进步贡献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的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试论流通产业的贡献 [J].
杨宜苗 .
财贸经济, 2006, (07) :16-22+96
[2]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 [J].
杨向阳 ;
徐翔 .
经济学家, 2006, (03) :68-76
[3]   流通业作为先导产业的贡献、问题与对策分析 [J].
宗颖 ;
刘敏楼 .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5, (05) :14-17
[4]   关于流通业战略性地位的理论探讨及对策分析 [J].
曹金栋 ;
杨忠于 .
经济问题探索, 2005, (02) :108-109
[5]   信息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与影响——对“鲍穆尔模式”的再思考 [J].
荆林波 .
财贸经济, 2004, (07) :20-24+78
[6]  
A Cross-National Product Function and the Derived Demand for Imports and Supply of Exports. Kohli LIrich.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