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苞草形态学和胚胎学研究——Ⅱ.花药和胚珠发育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李平
高宝莼
陈放
罗红霞
机构
[1] 四川大学生物系
[2] 成都生物研究所
[3] 四川大学生物系 四川 成都
[4] 四川 成都
关键词
芒苞草; 花药; 小孢子; 雄配子体; 胚珠; 大孢子; 雌配子体; 多糖物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芒苞草成熟胚珠为倒生型,薄珠心,双珠被。胎座为侧膜胎座向中轴胎座的过渡类型。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 成熟胚囊由印器,具二极核的中央细胞及三个反足细胞组成。助细胞呈倒梨形,极性不明显,珠孔端壁有角状的丝状器。中央细胞的二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 花药具二个小孢子囊,花药壁层为单子叶型,具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是左右对称式排列,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的。 在花药与胚珠发育过程中,多糖物质的消长是有规律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5+397 +397-39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的胚胎学研究初报Ⅰ.——大孢子的发生及雌配子体的形成 [J].
李平 ;
郑学经 .
植物研究, 1986, (01) :43-53
[2]  
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M].[美]福斯特(A·S·Foster);[美]小吉福德(E·M·Jr Gifford) 著;李正理等 译.科学出版社.1983,
[3]  
被子植物胚胎学.[M].胡适宜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