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辨、实证考察与举证分配——死刑遏制力的疑问及其澄清

被引:2
作者
杜宇
机构
[1] 复旦大学法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D O I
10.13519/b.cnki.nulr.2005.02.013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在有关死刑的争论中,遏制力问题无疑是最能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同时亦是最能激发科学的创造力的问题。惟其如此,围绕这一问题的学理讨论,总是同时从理性思辩和科学实证两个层面展开。本文也正是在这两条进路的指引下,对此一传统悬疑问题的澄清。在作者看来,思辩层面的讨论,由于缺乏定量数据和实证材料的支撑,容易流入泛泛,其空洞性无可避免;实证层面的讨论虽回避了这样的理论尴尬,但同样基于其方法取样上的不足、研究对象的模糊及心理感知的难以清查,而陷入既无法证明亦无法证伪的泥潭。在实体混沌的情势下,问题的出路在于,回归证明责任的讨论和分配,在程序上化解实体不明的纠缠,落实不利后果的承担。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20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死刑存废论的抵达点——关于死刑的正当根据 [J].
长井圆 ;
张弘 .
外国法译评, 1999, (01) :15+17+19+16+18+20-32
[2]   “死刑问题三人谈”之二(下)──在功利的天平上死刑效益谈 [J].
胡云腾 ;
张金龙 ;
邱兴隆 .
中国律师, 1998, (11) :48-51
[3]   “死刑问题三人谈”之二:在功利的天平上(上)──死刑效益谈 [J].
胡云腾 ;
张金龙 ;
邱兴隆 .
中国律师, 1998, (10) :48-51
[4]  
论犯罪与刑罚[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意)贝卡里亚(Beccaria, 1993
[5]  
启蒙哲学[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德)卡西勒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