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长江、黄河流量长期变化的主要特征

被引:20
作者
游性恬
朱禾
谷湘潜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流量; 长期变化; 夏秋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利用20世纪后50 a或更长时间的水文资料,研究长江、黄河夏秋季流量长期演变的主要特征。统计分析得出:长江、黄河夏秋季流量都占年总量的一半以上,月均流量和标准差均为其他月份的2.6倍或更大。长江夏秋季流量的标准差约为其多年平均流量的22.1%,黄河则为58.8%。长江夏秋季的平均流量约为黄河的15.7倍,相应标准差为5.9倍。二者相比,长江流量大而稳定,黄河流量比长江小1个量级,而相对变化幅度大一倍以上。黄河流量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1968年正距平为主,累积距平曲线持续上;而自1985年至今负距平占绝对优势,流量逐年下降,下游频频断流。利用Petitt计算变点的方法可以找出长江、黄河流量以往主要的显著变点。利用快速富利叶计算法,对黄河流量进行谐波分析,得出黄河流量在未来几年内将逐渐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480 / 4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的干旱背景分析 [J].
杨志刚 ;
杨洪昌 ;
谷湘潜 ;
游性恬 ;
江剑民 .
气象学报, 2000, (06) :751-758
[2]   华北各区夏季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地域性特征 [J].
陈烈庭 .
高原气象 , 1999, (04) :477-485
[3]   华北夏季不同月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J].
陆日宇 .
高原气象 , 1999, (04) :509-519
[4]   一个简化水资源评价模型 [J].
周家斌 ;
张海福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9, (04) :618-624
[5]   从实测径流看华北地区水资源 [J].
李桂忱 ;
马振骅 .
高原气象, 1999, (04) :613-617
[6]   1880年以来华北降水及水资源的变化 [J].
张庆云 .
高原气象 , 1999, (04) :486-495
[7]   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 [J].
黄荣辉 ;
徐予红 ;
周连童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9, (04) :465-476
[8]   黄河流域旱涝与水资源分析 [J].
黄嘉佑 ;
张镡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6, (06) :34-39
[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才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A]. 张人禾.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2
[10]  
数值天气预报[M]. - 科学出版社 , 张玉玲等 编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