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与网络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互联网治理

被引:26
作者
彭兰
机构
[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自组织; 网络治理理论; 互联网治理; 管理思维; 传播秩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93.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81201 ; 1201 ;
摘要
互联网从诞生开始,就有自组织的属性,今天,它的自组织机制在四个层面表现更为突出。在互联网治理中,从自组织角度来促进其内部自治,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互联网的自组织式自治的可行性及机制,也可以从近年兴起的"网络治理"理论中得到解释。互联网的自组织式自治(或网络化治理)中,有三类"节点"作用更为突出,分别为网民、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管理机构。网民是网络自治的基础性节点,网民自治能力的发挥,既需要以网络社会素养的提高为基础,也需要以权利保障、社会报偿激励为动力。作为平台性节点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互联网传播秩序、商业秩序及社区秩序的构建、网民信用体系建设、网民权利维护等方面的作为,直接影响到整个互联网的秩序,而对它们的约束机制包括市场机制、自律机制、第三方监督机制以及法律机制等。在自治的视野下,管理机构是一种调节性节点,它们需要调整过去的管理思维,成为自治系统中的协调者、服务者与监督者。这三类节点之间的互动,主要建立在信任机制、协同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调适机制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认知盈余.[M].(美) 舍基;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信息乌托邦.[M].(美) 桑斯坦; 著.法律出版社.2008,
[3]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 [J].
李维安 ;
林润辉 ;
范建红 .
南开管理评论, 2014, 17 (05) :42-53
[5]   网络治理与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 [J].
刘波 ;
王彬 ;
姚引良 .
中国行政管理, 2013, (12) :89-93
[6]   网络治理理论及其实践 [J].
张康之 ;
程倩 .
新视野, 2010, (06) :36-39
[7]   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 [J].
鄞益奋 .
公共管理学报, 2007, (01) :89-96+126
[8]   自组织的复杂性特征分析 [J].
秦书生 .
系统科学学报, 2006, (01)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