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典型草原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对长期放牧的响应

被引:45
作者
杨浩 [1 ]
白永飞 [1 ]
李永宏 [2 ]
韩兴国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新西兰农业研究院草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典型草原; 过度放牧; 演替; 聚类分析; 地上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物种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该文比较研究了内蒙古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放牧演替系列经过20a(1985~2005年)放牧,利用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这两个放牧演替系列上15个植物群落的变化趋势,并依此探讨长期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针茅(Stipa grandis)牧压梯度系列上,群落仍以大针茅群系为主,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建群种的群落消失;在羊草(Leymus chinensis)牧压梯度系列上,羊草和冷蒿不再是建群种,被西伯利亚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大针茅、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所替代。综合两个牧压梯度系列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基本结论:长期过度放牧进一步加速了草原群落的退化进程,但退化草原具有较高的恢复弹性,控制放牧使部分群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同一植物群落时间变化,或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在空间序列上的位移程度主要取决于放牧史和利用强度。过去20a中,特别是2003年以来草原管理政策的改变并没有导致该区域草地的整体退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草地的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499 / 50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试论我国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灌丛沙漠化的研究
    熊小刚
    韩兴国
    鲍雅静
    [J]. 草业学报, 2005, (05) : 1 - 5
  • [2] 羊草+大针茅草原群落退化演替机理的研究
    王炜
    梁存柱
    刘钟龄
    郝敦元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4) : 468 - 472
  • [3] A landscape-scale assessment of steppe degradation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Inner Mongolia, China[J] . C Tong,J Wu,S Yong,J Yang,W Yong.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 2004 (1)
  • [4] Encroaching woody plant species and boreholes: is cattle density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in the Olifants Drift communal grazing lands, south-eastern Botswana?[J] . N.M. Moleele,J.S. Perkins.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 1998 (3)
  • [5] ThedivergenceandconvergenceofLeymuschinensissteppeandStipagrandissteppeunderthegrazinginfluenceinXilinRivervalley,InnerMongolia. 李永宏.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