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素中毒后粘虫的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5
作者
卢宝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病理变化; 血球; 胞核; 脂肪体; 粘虫; 麦类害虫;
D O I
10.16380/j.kcxb.1964.06.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六龄粘虫幼虫为材料,饲以用斑蝥素处理过的玉米叶,中毒后的症状可分为瘫痪、昏迷及死亡三个时期。用组织化学反应方法观察DNA、RNA及PAS的变化和体内各种组织中毒后的病理变化。观察结果如下:血球数目变化很大,由正常737个/毫米3降到135个/毫米3,并增殖了许多个体小而染色很深的原血细胞。中肠中毒后,呈现出分泌增强,上皮细胞与底膜分离、脱屑、以致解体的病变。马氏管中毒后管壁细胞已解体,管腔内充满浓状物,神经的变化以神经纤维及神经细胞最为显著,神经纤维都已集结、溶解。脂肪体的胞核大多膨胀,空泡增多,部分已解体。雄性生殖细胞分裂都停留在精母细胞时期,育精囊散离、坏死或已解体。DNA及PAS由阳性变为阴性反应,RNA则在中毒后反而增加,至死亡时又减弱。文中并讨论了原血细胞增殖的原因及斑蝥素的毒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824 / 8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Rainwater 1953.Histological effects of calcium arsenates, DDT and dieldrin on larval tissues of the bollworm .2 Chadbourne,D. S. and C. F. J. econ. 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