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水利化的水平衡研究

被引:1
作者
刘芳岑
机构
[1] 安徽省水文总站
关键词
毛细水上升高度; 水平衡; 地下水埋深; 淮北平原;
D O I
10.19797/j.cnki.1000-0852.1982.06.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安徽省淮北地区,处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带,多年平均降雨量850毫米,年际变化很大,年内分配不均,夏季汛期的雨量占全年60%以上。这个地区系一广大冲积平原,地面坡度平缓,平均约1/5000~1/10000。地下水埋藏很浅,每当汛期暴雨,极易上升到地面。因为流域调节性能差,地面缺乏蓄水条件,故易产生旱涝现象。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该地区人民群众,除疏浚老河道和新开骨干河道外,流域面上还兴建了大量的大、中、小沟排水系统、台条田以及打井等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极大地减轻了旱、涝威胁,农业生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研究淮北平原水利化后的水文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