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孔子诗论》对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

被引:4
作者
陈桐生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关键词
孔子; 《孔子诗论》; 诗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2.2 [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 I206.2 [古代文学(~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0501 ;
摘要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儒家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体现在说诗体系与理论创造两个方面。《孔子诗论》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借此证彼的说诗方法,说诗始终着眼于作品本身;作者第一次对颂、大雅、小雅、国风四类作品大旨进行归纳,这有助于说诗走向体系化。竹书作者将战国前期儒家的性情学说和礼学家的礼义思想落实到《诗》学研究之中,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这对此后儒家构建说诗理论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上博《诗论》简“以礼说《诗》”初探.[J].廖名春.中国诗歌研究.2003, 00
[2]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M].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3]  
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M].姚小鸥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